「持」字兩音的語源層次

昨昏有台灣的朋友來問我講「持」字兩音「chhî」、「tî」,敢是泉、漳方言差?我想想咧應伊講「是一字兩音,毋是方言差」。毋是方言差,敢會是文、白之分?這我起頭嘛想講是文、白差,總是查即字「持」是中古澄母,聲母「t」都事實有影,致到我即時醒悟這敢彩毋是親像普通時所講的文、白差遐簡單,拍算敢是年代層次差(無共年代所生成的音,有早有慢,嘛有親像文、白差啦,總是無像普通時所講的文白差異。通號做「舊文音」、「新文音」)。
過後,我驚見講了有毋著,來害儂受我誤導按呢是誠毋好。我著去掀冊(我著是平素無咧做功課,臨時臨耀,屎緊則卜開礐)。

我查考的步數是按呢:
1、先查彙音妙悟(泉音,1800年,黃謙),佮彙集雅俗通十五音(漳音,1869年,謝秀嵐,)、紲查渡江書十五音(漳、廈濫,無名,年代毋知,有學者推算是佇漳雅俗通十五音的後壁寫的),看即三本古冊所記按怎樣。
查著彙音妙悟(泉音)有記chhî,無記錄tî;彙集雅俗通十五音(漳音)有記錄tî,無記chhî;渡江書十五音,有chhî,無tî。
即个結果,有儂拍算泉州話本無講「tî」即个音。我毋敢按呢想,我拍算,敢彩是彙音妙悟的作者黃謙先賢記無褿全,或是伊無拍算泉州土白話內中,親像「tiuⁿ-tî」即號詞本字正正是「持」,致到伊無收錄在內。卜證明即个論點,著愛查證泉州話內中有「tiuⁿ-tî」即詞無。
2、查同時代的《廈英大辭典》(廈門話為主,兼收一寡漳、泉兩府各縣鄉的腔。1873年。Carstairs Douglas/杜嘉德 牧師),卻有收「tiâu-tî」(=故意)、tiuⁿ-tî(=提防、注意)、tî-hông(=提防)、kì-tî(=記憶)、chhiâⁿ-tî(=栽培)、hû-tî (C.), =A. hû-chhî,(=扶持)。
廈英大辭典所記的詞條內中,我毋敢講「tiâu-tî」、「kì-tî」尾字是「持」,總是,敢講「tiuⁿ-tî」、「chhiâⁿ-tî」、「hû-tî」著是「持」。佫,廈英典注明「hû-tî (C.)」是漳州話、「hû-chhî (A.)」是廈門話,通知廈門話無「hû-tî 」,佫漳州話本無「hû-chhî」。佫,廈門話到底也是漳泉濫(論真講是漳同濫,總是同安話嘛是漳泉濫),推測泉州話也是「hû-chhî」。
3、為著卜查考泉州話有「tî」抑是無,我去問當今泉州鯉城區的在地儂、晉江市在地儂、石獅市在地儂。即三个所在攏是泉州話的地界。三个儂攏干證講,in鄉里的土白話有講「tiuⁿ-tî」。
佫,查考著《安溪縣誌-方言》有明明記錄「张持 dniu1 di2」即詞。原文寫的拼音系統是「閩拼」,翻寫做白話字就是「tiuⁿ-tî」無毋著。安溪縣誌所記錄的代表點是城關的話,是屬佇泉州話。
佫,《惠安縣誌-方言》、《泉州市方言誌》攏有收「記持(tî)」。不而過,這乾焦會得通解說,即兩本冊的作者主張「持」字佇泉州話通讀做「tî」。話講倒轉,若假使講「kì-tî」本字毋是「持」,按呢即个憑據著是無意義。
有儂拍算卜講,這敢彩是當今泉州話去濫著外鄉腔,敢彩古早時陣泉州無講,即陣則有。總是,這卻有伊的理路佇咧。
4、為著卜干證往過泉州話本有「tiuⁿ-tî」即个詞,我拍算著愛去查考明、清時代的泉州戲文。泉州地方戲曲研究社鄭國權 著的「考辨泉州話」(以明清戲言曲詞為對象)即本冊,有記錄按呢的一段話:
「在下南老戲 《蘇秦》 中,醜陋的蘇秦母在講述生育第
一個兒子時,有這樣一段話 :
…… 彼時腹就疼,知叫是只子卜 (卜:要)來出世,甲恁公來去拁 (提)腳桶,……腳桶未曾到,我一陣呵腹肚……無張弛雙腳劈開,卻注出來……。」
即節戲文,講著「無張弛」,明明通干證古早時泉州話的確有講「tiuⁿ-tî」,毋是即當今則有。
5、講規晡,拍算有儂卜叫問講,「tiuⁿ-tî」敢真正是「張持」?咱講「tiuⁿ-tî」佮「tî-hông」,即兩个詞內中的「tî」的確是同一字,意思著是「提防、注意」。查「持」字,古早有「把持」、「持盈守成」、「操持」之意。《漢典》解說有記:
「守;防守 [guard]。如:持牢(固守;把穩);持堅(堅守);持備(守備)」
若孤論「持防」即詞,出佇古冊內底,獨獨查著《唐書誌傳》即本有。即本冊是明萬曆四十八(庚申,1620年)年武林藏珠館刊本。作者熊大木(一作熊大本,字鍾谷,號鰲蜂後人),建陽人(當今福建省建陽縣儂)。這冊底,寫著「持防」(意思=持防)即个詞較加數十擺。通知影,當時佇福建,「持防」即詞佇民間捷講。熊鍾谷是建陽儂,建陽土話屬閩語系西北語支。
以外,佫有佛教《濟緣》云:「截生死流,發定慧力,菩提基本,涅槃初門。所以三乘聖人並由斯路,捨此修道,枉費時功,卻步求前,終無所致矣。縱妄成業,禁業名戒,故先受戒,意在斯也。云何名五戒,殺生乃至飲酒,此五是所防之業非,戒乃是能防之本。受戒者能常憶所受戒,一、憶念不忘;二、執持不失;三、塵境不侵。能憶持防,一體三用無前後,方名持。……」
頂頭佛教《濟緣》教示,有解說「持」、「防」二字的本意。福建話共即兩字抾做一下,鬥做伙,成做一个詞,意思是提防、小心。
所以,「tî-hông」是「持防」無毋著。「tiuⁿ-tî」正正是「張持」。
6、頂頭已經證明古早(明清)泉州就有「tiuⁿ-tî(張持)」即句話,不過是 彙音妙悟 記無全。
到遮,會得通做一个小結。在佇彼个年代,坫泉州話、廈門話內中,「tî」通講是「舊文音」;「chhî」通講是「新文音」。即个新文音沓沓替代舊文音,年久月深,乞食趕廟公,致到儂毋知影「tî」本是「持」的正音。
總是,漳州毋是按呢。佫咱查古冊,因為資料有限,查無當時漳州有「chhî」的音。是古冊無記,予咱查無,抑是當時漳州話真正猶無共「持」唸做「chhî」咧?咱毋知影。總是,《廈英大辭典》記載的「khim-chhî」(矜持)、「î-chhî」(維持)、「chhî」(持),佫無刁工加注漳腔是啥,這通略略仔推測知漳腔也敢彩是按呢唸的。
總是,若看當今的漳州在地少年儂的漳州話,「扶持」唸做「hû-chhî」,無照古音唸做「hû-tî」;佫「維持」唸「î-chhî / ûi-chhî」…通推測古今變化的勢面,是愈來愈近倚官話。佫當今,通閩南、通台灣攏有「堅持」(kian-chhî)即个詞,這是近代則按官話抾來的詞,因為杜嘉德的《廈英典》無收,《增補廈英大辭典》(廈門話、台灣話等。1922年。Thomas Barclay / 巴克禮 牧師)無收,《台日大辭典》(台灣話。上:1931、下:1932。小川尚義)嘛無收。所以,佇語言變化愈來愈倚官話的情形,新文音代替舊文音,明明是有憑據。

Tagged:

Comments: 6

  1. kua 2016-05-12 at 02:21:14 Reply

    「持」上古音 ti5 中古音 tshi5,
    上古音應該是隋唐以前, 中古音應該是佇隋唐佮以後.
    日本講「ぢ」, 呉音, 是隋唐以前音, 對應 ti5.

    白音是上古音, 文音是中古佮以後音.

    順續問, “grandmother”, 同安講 “bann1”, 第一聲, 本字應該是 「婆」, 日本「婆」講「ba」, 呉音(隋唐以前音). 林先若有閒共伊查看觅。

    • Langit biru 2016-09-23 at 11:45:46 Reply

      kua–先,汝好,我想卜問汝, 同安話敢有共阿姆叫做 am-bu-a2 無?

      感謝

  2. kua 2016-05-27 at 02:28:44 Reply

    同例:「馳」「遲」「池」「治」

  3. kua 2016-05-27 at 03:07:31 Reply

    更有:「地」「知」「置」「智」「稚」「痔」「致」「緻」

    頂面的字, 日語發音攏有 吳音 漢音 的分別.
    閩南語 發音對應 日語 吳音.
    北京語 發音對應 日語 漢音.

  4. GnuDoyng 2016-07-11 at 11:55:42 Reply

    福州音只有[thi],无chi音。

  5. chenfra 2016-10-28 at 13:46:06 Reply

    張弛 – 敢猜是出自《韓非子》的「弛張」一詞的反序複合詞(倒裝句)。「弛」音如「馳」,台語的「池」,同國語的「地」音。中國網站《漢典》有此詞彙,並解釋說明「本指拉緊與放鬆弓弦。後比喻事物的急緩、進退、起落等」的意思。台灣話則有四字熟語「無張無弛」,是不經心、不注意的意思,再省語說「無張弛」,如「罔棄嫌」說「罔棄」。

    taiwanlanguageblog.wordpress.com

發佈留言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 必填欄位標示為 *

*